• 普乐

  • 整顿省级药品招标平台 预计药品集采将有较大变革

    浏览量:129 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 :2018-01-29

    医药网1月29日讯 根据赛柏蓝了解到的最新消息,在23日召开的国务院医改办座谈会上,相关部门就整顿省级药品招标平台征求意见,预计药品集采将有较大变革。其中 ,药品招投标唯低价是取被点名。

     
        无独有偶,1月27日,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振坤也表达了类似意见 。看来唯低价是取确实是不少医药人心中的痛!
     
        1月27日,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振坤向媒体透露,目前,医保药品目录在增加药品种类时存在“唯价格论”的现象 ,很多高成本优质药、品牌企业生产药品都很难进入其中 。
     
        ▍反对唯低价是取
     
        有媒体评论称在我国药品市场上,由于没有公开的确凿数据 ,哪怕一些行业内的专家也难厘清药价究竟有多少水分 ,药价一直是行业外人士不甚了了的灰色地带。
     
        一面 ,药价对于很多人是灰色地带,另一面,针对药品,又常常唯价格是取 。药品真实价格不明了 ,又唯价格是取,这其中争议颇多 。
     
        高振坤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小组会召开期间 ,向媒体建议 ,医保目录在更新过程中应增加更多价格档的药品供患者选择 ,高价优质药可以采取部分医保报销的形式纳入医保范围。
     
        此外,高振坤还称“随着新医改加速推进,除了医保目录更新外,目前在药品阳光招标采购中也出现了过于追求低价的情况,影响了患者对于药品的选择。”
     
        其实在人大会议期间提及反对药品唯价格论并不是首次,此前不少业内专家都发表过类似意见。
     
        “现在主流媒体还在讲药价虚高,我觉得这个不能笼统地而论,要充分调研有哪类高哪类低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如是说。
     
        张伯礼在提案中提到,药品集中采购必须规范,不能唯低是中 ,他建议加紧制订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办法 ,开展第三方监控。
     
        葵花药业董事长关彦斌也认为 ,必须在政策导向上去扶持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 ,如果对所有的药物都用价格尺度去招标去限制,就鲜有企业冒风险搞创新 。
     
        关彦斌认为 ,唯价格论的招标制度对民族工业有害,应该做彻底的改正。而市场化的手段是破除医疗领域腐败唯一的手段。
     
        华北制药集团在提案中建议药物价格制定应在社会平均成本基础上,综合考虑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成本变化、通胀等因素,确保企业的期间费用率不低于30%,销售利润率不低于15%。
     
        东盛集团董事张斌也表示,药品唯低价是取的做法只考虑了药品的原材料成本,置研发及创新成本于不顾 ,这种做法无益于药品价格的改革 ,还有可能引发经典配药的短缺。
     
        ▍药价虚高要挤水分
     
        药价虚高的抱怨不仅仅来自于行业外人士,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药价水分过大,有挤出空间。
     
        在赛柏蓝1月27日出席的首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-健康产业发展高端论坛上,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 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就举例说,作为研究人员,研究新药的目的 ,都是想着造福人类 。可是 ,他的一个成本不过3元的研究成果,在成功转化之后厂家定价598元,对此,他也颇感无奈。
     
        站在厂家的角度上,他们往往认为一个药品需要漫长的研发周期,高定价才能顺利挽回成本。
     
        在此前的全国“两会”上,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就曾声称九成药品都有降价空间,价格砍掉一半毫无问题。
     
        此前 ,赛柏蓝也曾报道过一些关于个别厂家垄断导致药价疯涨的信息。有一些业内人士确实认为 ,利益集团垄断导致药价虚高。他们表示 ,销售额排名靠前的药企往往在三甲医院占据垄断地位,对于药价他们也有更大的话语权。
     
        ▍挤不挤水分重点看什么药
     
        一派,反对唯低价是取,一派,主张药价虚高 ,要挤水分。表面看来 ,两派意见几乎是矛盾的 。但是通过参考北京市卫计委阳光采购的做法,普乐也许能了解个中差异。
     
        北京市卫计委向媒体表示,阳光采购并不意味着所有药品都降价 ,北京市阳光采购的具体做法是将药品分成3类确定价格。
     
        对市场供应充足 、竞争充分的常用药品 ,将动态联动全国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价格,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,引导北京同种药品价格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。
     
        对短缺药品,主要是把确保临床用药供应放在第一位,合理提高药品价格,特别是提高全国性、地域性短缺的药品价格,能在货源短缺的情况下有效占有市场购买先机,同时也能促进企业积极生产 。
     
        此外,按照国家相关政策,鼓励企业更多生产和临床更多使用低价药品,以达到降低医疗总费用的目的。为避免廉价药品退市风险,医疗机构参考周边省市实际供货价格,随行就市与生产企业谈判形成供货价格。对于一些优质的品牌中成药,鉴于原料价格逐年上涨 ,上调药品价格。
     
        也就是说药价虚不虚高,不能一概而论。针对不同药品的手段也不能一概而论。对于虚高的药价 ,该挤的水分,相关部门一定要挤 。但是也不唯低价是取,对于“良币”,市场有需求的短缺药品等,政策也会有区别的进行价格保护。
     
        综合来看,针对不同类别药品 ,更精细化的招标采购应该是政策的大方向。


    热线电话(办公室) 0838-5106622
    不良反应(工作日) 0838-5102216
    人力资源 0838-5581887
    表单大师
    问卷星
  • XML地图